奥黛丽·赫本

 别名: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性别:女 地区:美国 身高:170CM 体重:50KG 星座:金牛座 血型:A型 生日:1929-05-04 出生地区:未知

奥黛丽·赫本个人简介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 --- 1993年1月20日 ),美国好莱坞著名的女影星,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 3 名。赫本晚年投身于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1992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作为亲善大使,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亚非拉许多国家。

奥黛丽·赫本早年经历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贵族后裔家庭。1935年至1938年间,她就读于英国肯特郡埃尔海姆乡的一所贵族寄宿学校“密斯利登学校”。1939年,奥黛丽·赫本进入荷兰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

  1940年,荷兰安恒被纳粹侵占,包括赫本舅舅在内的诸多亲人被残害。数年间,因为食物匮乏,赫本只能以郁金香球茎充饥,健康情况迅速恶化 ;

  二战中后期,赫本通过芭蕾舞的表演为荷兰游击队秘密的募捐。同时由于年龄较小,她利用孩童的身份多次为荷兰地下党传递情报。

  1948年,奥黛丽·赫本进入英国伦敦的玛莉·蓝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学校学习,由于年龄和身高原因,她被告知,她无法成为一流的芭蕾舞者。 之后,她做了一些模特工作,拍摄了一些广告,也参加了一些舞台剧的演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罗马假日》剧组的演员试镜,从这以后奥黛丽·赫本走上了演艺道路。

奥黛丽·赫本演艺历程

  1948年,奥黛丽·赫本出演电影《荷兰七课》,在剧中奥黛丽·赫本扮演一位空姐,用英语和荷兰语向观众讲解,这是她的银幕处女作。

  1948年,出演歌舞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 ),这是她第一次以舞者身份出演歌舞剧。1949年,出演歌舞剧《塔塔酱》,在剧中饰演了瑜伽学生、女店员、古典芭蕾舞者等。1950年,出演歌舞剧《开胃酱》(Sauce Piquante),奥黛丽在剧中有了独舞的戏份。1951年,出演电影《野燕麦》,在片中扮演一位打扮时髦夸张的电话接线生;出演电影《天堂里的笑声》,奥黛丽在片中饰演一位甜美性感的卖烟女孩;出演电影《械劫装甲车》,在片中饰演“奇姬塔”(Chiquita),与男演员亚力克·吉尼斯表演对手戏;出演电影《少妇轶事》(Young Wives' Tale ),在剧中,奥黛丽饰演一位美丽的单身打字员;出演电影《蒙特卡洛宝贝》(Monte Carlo Baby ),由于赫本通晓法语,故在《蒙特卡洛宝贝》的英语和法语版里出演同一角色;出演电影《双姝艳》,饰演“诺拉·布伦塔诺”(Nora Brentano),候选期间,导演宣布奥黛丽是这个角色的第一候选人;出演戏剧《金粉世界》,在剧中奥黛丽扮演主角“琪琪”——这也是她的第一个戏剧女主角,这部戏剧在美国百老汇连演了219场,直到1952年中旬才暂时闭幕。她也因在剧中的表演获得了戏剧世界最佳女主角奖。

  1952年,出演电影《罗马假日》,饰演“安娜公主”,这是奥黛丽在电影中首次出演女主角,并与格里高利·派克表演对手戏。凭借这部电影,赫本收获了人生第一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并获奖。

  1953年,出演电影《龙凤配》,奥黛丽在片中饰演女主角“萨布里娜”,并与亨弗莱·鲍嘉、威廉·霍尔登表演对手戏。这部《龙凤配》是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为奥黛丽·赫本量身打造的电影,并且在服装方面都是由奥黛丽亲自前往法国选购的。奥黛丽与纪梵希的时尚传奇由此拉开序幕。1954年,出演戏剧《美人鱼》(Ondine ),在剧中奥黛丽饰演美人鱼“翁蒂娜”,这是奥黛丽与丈夫梅尔·费勒第一次合作演出戏剧。这部剧让奥黛丽获得了托尼奖最佳女主角。

  1955年,出演史诗电影《战争与和平》,在剧中奥黛丽扮演众人皆知的女主角“娜塔莎”。这是奥黛丽与丈夫梅尔·费勒第一次合作出演电影。

  1956年,出演歌舞剧《甜姐儿》,奥黛丽饰演女主角乔·斯托克顿,在剧中她与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这也是奥黛丽参演此片的重要原因。这部电影也称得上是奥黛丽·赫本50年代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这部电影被影评人称为“派拉蒙歌舞片时代最后的辉煌”。同年,出演电影《黄昏之恋》,奥黛丽在剧中扮演怀春少女艾莲·查维斯,男主角是比她大28岁的加里·库伯,加里在剧中饰演赫本的情人。1957年,出演电视剧《魂断梅耶林》,奥黛丽与丈夫梅尔·费勒共同出演男女主角,这是他们合作的唯一一部电视剧。

  1958年,出演电影《修女传》,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奥黛丽在剧中饰演卢卡修女。同年,出演电影《绿厦》,在剧中饰演了丛林精灵莉玛,这部电影是其丈夫亲自操刀担任导演为奥黛丽量身打造的第一部电影。

  1959年,出演电影《恩怨晴天》(The Unforgiven),在剧中扮演了一位被白人收养的印第安女孩,这是奥黛丽唯一一部西部片。

  1960年,出演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在片中她饰演了一位流连于上层社会、渴望钓到金龟婿的应召女郎霍莉·格莱特利,这部电影也确立了奥黛丽在时尚界拥有无法被替代的位置。

  1961年,出演电影《双姝怨》,剧中奥黛丽与女演员雪莉·麦克连恩出演对手戏,也是与导演威廉·惠勒的第二次合作。

  1962年,出演电影《谜中谜》,本片中与赫本表演对手戏的是加里·格兰特,并且这也是奥黛丽第一次尝试出演悬疑片。同年,出演电影《巴黎假期》,奥黛丽在剧中与威廉·霍尔登合演,并且表演双重角色Gabrielle Simpson。

  1963年,出演歌舞剧《窈窕淑女》,饰演女主角底层卖花女伊莱莎·杜尔利特。

  1965年,出演电影《偷龙转凤》,剧中奥黛丽与彼得·奥图饰演对手戏,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她第三次与威廉·惠勒合作。

  1966年,出演电影《俪人行》,在本片中奥黛丽与小她6岁的阿尔伯特·芬尼配戏,饰演一对婚姻濒临破裂边缘的夫妻。本片是奥黛丽与斯坦利·多南第二次合作。

  1967年,出演电影《盲女惊魂记》,奥黛丽在片中饰演一位盲女,这是她在事业上的又一次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导演泰伦斯·杨,正是二战时将奥黛丽从纳粹魔爪中解放出来的那位炮兵军官。本片也是赫本最后一次与丈夫梅尔·费勒进行合作。

  1975年,出演电影《罗宾汉与玛丽安》,奥黛丽在片中饰演修女玛丽安,并且与肖恩·康纳利表演对手戏。这部作品是奥黛丽在息影8年后的复出作品。

  1978年,出演电影《血统》,奥黛丽在阔别十一年后再次与导演泰伦斯·杨合作。

  1980年,出演电影《哄堂大笑》,在剧中饰演角色Angela Niotes

  1986年,友情出演电视电影《窃贼之爱》。

  1988年,出演电影《直到永远》,奥黛丽在片中客串了一位雍容高贵、令人怀念的白衣天使。这部电影是奥黛丽的息影之作。

  1993年,出演纪录片《世界花园》,奥黛丽在片中扮演解说员的角色,讲解各种各样的花。这也是奥黛丽生前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

奥黛丽·赫本获奖记录

  奥斯卡金像奖

  ▪1993 第65届 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 (获奖)

  ▪1968 第40届 最佳女主角 盲女惊魂记 (提名)

  ▪1962 第34届 最佳女主角 蒂凡尼的早餐 (提名)

  ▪1960 第32届 最佳女主角 修女传 (提名)

  ▪1955 第27届 最佳女主角 龙凤配 (提名)

  ▪1954 第26届 最佳女主角 罗马假日 (获奖)

  美国金球奖

  ▪1990 第47届 塞西尔.B.戴米尔奖 (获奖)

  ▪1968 第25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罗马丽人行 (提名)

  ▪1968 第25届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盲女惊魂记 (提名)

  ▪1965 第22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窈窕淑女 (提名)

  ▪1964 第21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谜中谜 (提名)

  ▪1962 第19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蒂凡尼的早餐 (提名)

  ▪1960 第17届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修女传 (提名)

  ▪1958 第15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黄昏之恋 (提名)

  ▪1957 第14届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战争与和平 (提名)

  ▪1955 第12届 最受欢迎女演员 (获奖)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1965 第18届 电影奖-最佳英国女演员 谜中谜 (获奖)

  ▪1960 第13届 电影奖-最佳英国女演员 修女传 (获奖)

  ▪1957 第10届 电影奖-最佳英国女演员 战争与和平 (提名)

  ▪1955 第8届 电影奖-最佳英国女演员 龙凤配 (提名)

  ▪1954 第7届 电影奖-最佳英国女演员 罗马假日 (获奖)

  意大利大卫奖

  ▪1965 第9届 最佳外国女演员 窈窕淑女 (获奖)

  ▪1962 第6届 最佳外国女演员 蒂凡尼的早餐 (获奖)

  ▪1960 第4届 最佳外国女演员 修女传 (获奖)

  艾美奖

  ▪1993 第45届 杰出个人成就奖 世界花园 (获奖)

  托尼奖

  ▪1968 特别成就奖 (获奖)

  ▪1954 最佳女主角 美人鱼 (获奖)

  格莱美奖

  ▪1993 最佳儿童诵读专辑 奥黛丽·赫本的魔法童话 (获奖)

  传媒评选类奖项

  ▪2006 美国电影杂志《首映》评选的“银幕史上100位最伟大角色”第32名(《蒂凡尼的早餐》霍莉·戈莱特丽) (获奖)

  ▪2006 英国杂志《新女性》组织5000多名读者投票评选的“世界古今百大美女”第1名 (获奖)

  ▪2005 美国《首映》评选的“好莱坞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50位电影明星”第18名(获选影片《蒂凡尼的早餐》) (获奖)

  ▪2004 时尚杂志《Elle》评选的“世界最美丽女人”第1名(得票率为76%。) (获奖)

  ▪2004 时尚杂志《VOGUE》评选的“世界时尚名人”女性第1名(得票率29%) (获奖)

  ▪2003 英国BBC电视台观众投票评选的“世界100位最伟大电影明星”第13名 (获奖)

  ▪2003 美国VH1电视台举办评选的“美国200大文化偶像”第34名 (获奖)

  ▪2001 美国杂志《传记》组织2500多名读者投票评选的“史上最受欢迎女演员”第1名 (获奖)

  ▪2000 美国杂志《娱乐周刊》评选的“影史最佳经典女演员”第2名(得票率20.6%) (获奖)

  ▪1999 美国电影协会(AFI)为纪念好莱坞诞辰100周年评选的“好莱坞50位传奇巨星”第3名 (获奖)

  特殊荣誉类

  ▪2012 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藏片入选(获选影片《蒂凡尼的早餐》) (获奖)

  ▪2003 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纪念奥黛丽·赫本逝世十周年”人物肖像纪念邮票 (获奖)

  ▪200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雕像 (仅次一人) (获奖)

  ▪2001 德国联邦邮政公司印制人物肖像纪念邮票 (获奖)

  ▪1992 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以非美国公民身份获得的表彰) (获奖)

奥黛丽·赫本感情生活

  赫本的第一次恋爱发生在21岁,对象是29岁的詹姆斯·汉森。1952年《吉吉》首演四场后,赫本和汉森宣布将在巡演结束后结婚。期间《罗马假日》上映大获成功。演艺事业的腾飞致使两人聚少离多,加之母亲的坚持反对,在《吉吉》的芝加哥首演式上,赫本宣布与未婚夫汉森解除婚约。

  1953年8月20日,《罗马假日》首映式结束后的晚会上,格里高利·派克将自己的朋友梅尔·费勒介绍给了赫本,两人一见钟情。1954年9月24日,赫本与费勒在瑞士卢采恩湖畔的一个小教堂举行了婚礼。赫本是费勒的第三任妻子。因身体太弱赫本曾两次流产。婚后第五年诞下一子取名肖恩。1968年秋,两人相聚于瑞士,赫本又一次经历了流产。随后的圣诞节前夕,赫本与梅尔办理完离婚手续 。在前往希腊散心的游轮上赫本遇见时年30岁的安德烈·多蒂,并与他相恋。1969年1月18日,两人在瑞士闪婚,一年后诞下次子卢卡。为维系家庭赫本息影专心扮演妻母角色,但多蒂常年流连花丛热衷夜场。1982年赫本与多蒂的第二段婚姻关系宣告结束。

  1980年冬赫本与罗伯特·沃德斯相识于朋友的书房。对婚姻感到失望的赫本与刚经历丧妻之痛的罗伯特互相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在与多蒂离婚后赫本和罗伯特走到了一起。

  1980年底罗伯特搬进和平之邸与赫本同住。此后的十余年两人相濡以沫,虽未结婚,赫本称罗伯特为灵魂伴侣。

奥黛丽·赫本人物评价

  奥黛丽·赫本影响并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审美与时尚潮流 :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曾以29%的得票率,将她评为“世界时尚名人”第一名。其发言人称,人人都认为奥黛丽·赫本高贵而优雅,她的美丽永恒不变;提及时尚,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

  她被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她的性情温和,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因此,时尚杂志《ELLE》也将赫本评选为“有史以来最美丽女人”第一名 。

  除了美貌,赫本为人的低调友善,对待工作的敬业勤恳同样让人难忘。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的比利·怀尔德曾言,赫本身上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品质,如高贵、优雅与礼仪等。“连上帝都愿意亲吻她的脸颊,她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人”,这位大导演如是说道。

  她带给世界的爱与感动并不仅限于自身的品行。晚年,赫本受邀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为第三世界的妇女与儿童争取权益。因此,她以非美国公民的身份,获得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联合国也在总部为她树立起一座塑像,并命名为“奥黛丽精神”,她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听闻她死讯之时,伊丽莎白·泰勒伤感地说,天使回到了天国。由是,她被誉为“天使在人间” 。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4 电影/剧集/综艺/动漫/体育 | 外谍网 (waidie.com)(www.waid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