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自荣

 别名:暂无 性别:男 地区:内地 身高:未知 体重:未知 星座:未知 血型:未知 生日:2016年2月23日 出生地区:中国上海

童自荣个人简介

  童自荣(1944年1月11日—),男,回族,中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生于江苏省丹阳市;1966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73年进上海电影译制厂任配音演员直至2004年退休。童自荣先生先后在《佐罗》、《铁面人》、《苔丝》、《黑郁金香》、《国家利益》、《啊,野麦岭》、《水晶鞋与玫瑰花》、《沉默的人》、《莫斯科之恋》、《纽约大劫案》、《云中漫步》等译制片中为主要角色配音;其中担任主配的《苔丝》、《黑郁金香》、《靡菲斯特》分别于1982年、1985年、1988年获文化部或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译制片奖;并为《安娜·卡列尼娜》、《加里森敢死队》等国外电视连续剧的主角配音。2013贺岁动画电影《金箍棒传奇》二郎神配音。

童自荣演艺历程

  1973年入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担任配音演员直至2004年退休;近四十年中,为《佐罗》、《黑郁金香》、《苔丝》、《国家利益》、《伦敦上空的鹰》、《啊,野麦岭》、《华丽家族》、《虎口脱险》、《茜茜公主》、《红衣主教》、《胜利大逃亡》、《铁面人》、《加里森敢死队》、《砂器》、《蒲田进行曲》、《机组乘务员》、《靡菲斯特》、《新干线大爆破》、《追捕》、《风尘三千里》、《木棉袈裟》、《胭脂》、《少林寺》、《少林小子》、《大漠紫禁令》、《真实的谎言》、《黄河大侠》、《大上海1937》、《玩具总动员》、《西游记》、《风云决》等上千部多部国内外影视片的男主角或配角配音;其中《黑郁金香》、《苔丝》、《靡菲斯特》获上海文学艺术奖。

  正是 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佐罗”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尽人皆知的英雄人物,以至于后来成了“阿兰·德隆”电影的专业配音演员。据说他在配那个懒散的贵族时会穿拖鞋,而配那个俊朗的剑客时就会蹬上雪亮的皮鞋;《茜茜公主》系列片中的上校,更是个专门制造“笑果”的角色,难得一向在声音中表现得“帅帅”的童自荣,能够完成得如此成功;自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退休之后,童自荣先生仍旧坚持活跃在配音领域——2008年7月19日,他为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角色傲决配音。

  2010年夏,好莱坞制造的卡通大片《玩具总动员3》配音版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映;片中男主人公“胡迪警长”的中国发声者仍然是年近66岁的童自荣先生——这是童自荣第三次为中文版《玩具总动员》男主角“胡迪警长”做配音;童自荣说:“其实,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年轻人,他有华丽漂亮的音色,有特殊的语音魅力。这并不是说他非要跟我的声音完全一样。不过他至少能够取代我的配音……那样我就可以安心退休了,一个人毕竟总是会老的。”

  童自荣希望办一个学校培养专门的配音人才,但童自荣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当老师,从1966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戏毕业至今,童自荣已有45年从艺历程;自从2004年退休后,童自荣一直没有放下钟情的配音工作;童自荣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配音,我恐怕永远不会放弃,特别是外国电影的配音,塑造角色是我永远的爱好。”

童自荣获奖记录

  分别于1982年、1985年、1988年获文化部或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译制片奖

  《黑郁金香》、《苔丝》、《靡菲斯特》获上海文学艺术奖

童自荣社会活动

  童自荣先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是“中华环保爱心使者”。

童自荣人物评价

  作品1

  《配音王子童自荣》

  作者:苏秀

  童自荣“文革”中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他主动要求分配来我厂。他生得清秀,一脸智慧相,却并不聪明,但极其用功。他在上戏学的台词读法,并不适合电影配音的要求,按他习惯的读法有舞台腔不行,但台词含混也不行,这使他一时无所适从。于是下狠心,每天坚持练习电影台词的读法,终于改变了过去的习惯。这样大概坚持了两三年。文革后配的《未来世界》使他脱颖而出。随后他又配了法国片《佐罗》中的佐罗(阿兰·德隆主演)、《黑郁金香》中的黑郁金香、《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的王子、日本片《绝唱》中的少爷(三浦友和扮演)……这接二连三的热门影片中神奇、俊美的形象,使他赢得了无数观众的青睐,特别是一些少男少女观众简直把他当成了心目中的偶像。传达室的信插中他的观众来信最多,而且多是中小学生的笔迹。

  他的声音很漂亮,也很突出,因而戏路不广。有些观众甚至认为他只适合配佐罗一类角色,其实并不完全如此,他在香港片《少林寺》和《少林小子》中为李连杰扮演的人物配音,我觉得还是很贴切的,并没有一点佐罗味儿。

  他不但刚进厂时用功,一直都是非常用功的。常常是在大家闲聊的时候,他也在一旁念台词。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把台词背得特别熟,以便实录时再获取一些即兴的东西。可他不是这样,他总是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一个字都不错。

  还有一点他也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1989年,我和曹雷为上海电视台译制《快乐家庭》,由他和王玮、杨晓配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小童不大有喜剧细胞,出戏较慢,杨晓出身于上海滑稽剧团,自然对喜剧台词敏感,在录音过程中,杨晓有时竟忍不住指手划脚地指点起童自荣来,开始我很着急,怕小童自尊心受不了,争吵起来弄得大家不愉快——因为八十年代末期童自荣早已是闻名全国的配音演员了,杨晓则是个刚进厂不久的晚辈,可没想到小童竟然不羞不恼,就像接受导演意见一样虚心听取、努力去做,真是个好样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演员很好的戏德,只要对戏有好处,不管意见来自什么人,都认真接受,能做到这样没有一点面子观点,真太不容易了。

  作品2

  《看到童自荣先生》

  作者:肖复兴

  在电视里看到了童自荣先生,他在接受记者的访谈,很感激对记者说你还能够记着我。也是,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天王巨星的多,知道他的已经很少了,在新的商业时代里,包括童自荣先生在内的很多过去的明星,已经被无情的遗忘。时尚的明星和插科打诨的笑星,越来越占据电视的屏幕,谁还在乎一个一直是躲在幕后的配音演员。

  在电影配音演员里,我最喜欢两个人,一个是邱岳峰,一个便是童自荣。喜欢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声音独具特色与魅力,在新时期开始的年月里,他们以他们的声音让正在打开国门的八面来风拂动人们的脸庞,让那么多的外国电影讲着中国话不胫而走。可以说,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童自荣先生和他的同伴们一起用声音塑造着历史。

  只是如今电视里的童自荣显得有些苍老,甚至那样的伤感,与当年他配音的英雄佐罗的形象反差大得让我恍如隔世。听他讲现在为一部电影配音,而且是每场戏都要出场讲话的主角,只有四、五百元的报酬而已。为了给远在国外读书的女儿积攒学费,他不得不屈从给人家当主持演节目,那钱也少得无法和如今当红的明星相比。最让我不堪卒听的是,为了一场他钟爱的朗诵会,他骑着自行车到处磕头作揖求爷爷告奶奶,其实要的一点可怜的赞助费,不过十万元而已,却到处碰壁;童先生如同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为了他心目中的艺术独怆然而泣下;昔日的佐罗几乎沦落为讨要小钱的乞丐一般。

  童自荣先生今日的冷落与失落,让我想起另一位艺术家,和童先生相似的命运。那是1822年,30岁的罗西尼拜访了52岁的贝多芬。那时的贝多芬穷苦潦倒,而那时的罗西尼却正在富得流油,他有20多部歌剧在整个欧洲到处上演,每部歌剧、每次演出,都要付给他高额的稿酬,仅仅到英国的一次巡回演出,他就拿到了1705万法郎如此可观的酬金。

  强烈的对比,如贝多芬这样一代音乐的巨匠就这样悲惨地蜷缩在维也纳的角落里而被人遗忘,让罗西尼实在看不下去。在一次梅特尼希公爵举办的豪华晚会上,罗西尼向这些腰缠万贯的贵族们提议为凄凉的贝多芬捐一些钱,在场的这些贵族竟然都一言不发。整个纸醉金迷的维也纳就是这样的嫌贫爱富,这样的势利眼,这样的容易健忘。他们早已经忘记了曾经对贝多芬的崇拜,如此移情别恋地在新人的身上。他们宁可在罗西尼身上大把大把地抛洒金钱,却冷漠地不肯施舍贝多芬一文钱。

  在一个小品搞笑着屏幕、丑星成为电影的主角、孩子唱情歌以为童谣的艺术时代,童自荣先生还天真地生活在过去的梦中。他可贵地保持着一个属于过去年代艺术家的清贫与清高,他不大看电视,只是爱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听收音机。看着那把藤椅和收音机都已经老式破旧,我的心里不是滋味。我不知道,那一刻收音机里传出的是什么声音,是音乐?是电影?还是朗诵?我知道,一辈子和声音打交道的人,对声音最敏感,也最钟情,在声音里,他会和自己的青春与梦想重逢。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4 电影/剧集/综艺/动漫/体育 | 外谍网 (waidie.com)(www.waid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